喜马拉雅麝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喜马拉雅麝是偶蹄目麝科麝属哺乳动物, 又叫獐子、香獐。 头形显著宽短;耳上部宽圆。上体呈褐黑色略染棕色,脸部色淡,上下嘴唇白色,下颏灰白色,在头两侧上方各有一条极细短的白色纹,无颈下纹;胸腹部毛色比上体稍浅,臀部呈鲜艳的黄白色。雌性尾色与上体相同,而雄性尾腹基部呈白色;雄性腹部具麝香腺;雌雄均无角。 寿命10-15年。
喜马拉雅麝分布于尼泊尔、锡金等。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喜马拉雅山南坡地区,西至吉隆河谷经波曲河谷,东至亚东河谷。 栖息于海拔2500-3900米的混交林及林线上缘的高山草甸带。喜食松萝、苔草、杜鹃及各种树叶,也吃苔藓。 每年繁殖一次,产仔期5-6月,每胎产仔1-2只。
喜马拉雅麝分布区域狭窄,数量稀少,近年来猎捕量增加和栖息地严重破坏,致使种群数量临于频危状态。 被列为中国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》认定为一级保护动物; 被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》(IUCN)列为濒危(EN)物种。
想要了解更多“喜马拉雅麝”的信息,请点击:喜马拉雅麝百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