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粉背蕨(凤尾蕨科粉背蕨属植物)
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:银粉背蕨(学名:Aleuritopteris argentea (Gmél.) Fée)是凤尾蕨科、粉背蕨属的 小型蕨类植物。 植株高15-30厘米;根茎先端被披针形;叶簇生,呈红棕色,基部疏被棕色披针形鳞片,叶片五角形,基部三回羽裂,长圆状披针形,裂片三角形或镰刀形;孢子囊群圆形,成熟后彼此汇合成线形,孢子三角状圆球形,呈黄绿色。 德钦粉背蕨为银粉背蕨的变种,与原变种的不同处为叶形、鳞片均同银粉背蕨,但叶片下面具亮黄色的粉末。
银粉背蕨分布于西藏、青海、云南等省区,在日本、朝鲜、印度等国也有分布。生长于海拔高达3900米的山坡岩石上或石缝中。 喜光,耐阴,耐寒,耐旱,喜生长在疏松的钙质土壤,在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也能栽植。 繁殖方法一般为分株或孢子繁殖。
银粉背蕨味辛、甘,性平。归肝、肺经。有活血调经、止咳、利湿、解毒消肿的功效。可用于赤白带下、风湿关节疼痛、暴发火眼等症状。 其株型小巧,叶型奇特,可用在水石盆景和假山上作绿化点缀材料。
想要了解更多“银粉背蕨(凤尾蕨科粉背蕨属植物)”的信息,请点击:银粉背蕨(凤尾蕨科粉背蕨属植物)百科